工研院:体验智能制造的价值
—— 专访工研院机械所 许文通 组长
iMTduo 2018即将开展,为呈现完备展演精湛的智慧机械研发成果,工业技术研究院特别联合了院内与智能制造研究领域相关的六个单位:机械所、资通所、电光所、智机中心、微系统中心与雷射中心,筹备了丰富多元的展出内容,主轴是带给参观者「实际体验」,化抽象理论为工厂实景。工研院将倡导,如何把智能制造由艰深的印象解放,将它落实至每位生产者的工厂。本刊特别邀请工研院机械所许文通组长参与展前专访,他率先带领读者一窥工研院在第一届iMTduo转型智能制造展览的盛大展出规划。
以系统化的展出逻辑,深入浅出让您体验智能制造成效
工研院在iMTduo的摊位规划主要分为三大展区:IaaS感测控制、PaaS联网平台、SaaS应用服务。许组长解释了三大展区的主轴:
感测控制(IaaS)模块展区
「感测控制(IaaS)模块是机械智能化的第一道基础程序。感测装置是透过工业传感器、各类型智慧化控制器、智慧机顶盒等附加在机械上,为机械附加感知功能。其中,由工研院辅导的原见精机将展出机器人触觉感测技术。我们在机器人上加装了许多传感器,赋予协作机器人更灵敏的触觉以兼顾技术人员的工作安全。在未来大量使用机器人的工厂中,此功能是人机协作之重要核心技术。」
PaaS联网平台展区
「由资通所开发的联网平台(PaaS)是公版联网服务平台暨应用,功能是把感测模块获得的信息数据传送到此平台。工研院开发之系统有:Cloud SCADA with OPC UA机台设备可视化监测平台。」
应用服务(SaaS)模块展区
「SaaS模块是智能制造的应用层级。许多业者在设备连网、智能化后、将资料搜集至平台后出现的共同疑问是:如何应用数据?我们希望在这个展区提供解答,也就是,针对不同的产业工研院已开发不同的应用模块(module)程序。如,工具机主轴效能监诊系统、预兆诊断系统(PMS)、PCB产业的制程缺陷成因分析引擎、制造质量预测系统(SPC)。SaaS展区会有机器人协作情境展示、3D曲面质量检测展示。」
以上三大展区各代表政府对智能制造策略所设定的各层架构。参观者将在现场示范生产线里看到IaaS、PaaS、SaaS相对应的生产情境,藉此认识模块的设定及运行。
配合着实境体验,工研院在现场设置了自行车组件加工示范生产线的战情室以及汽车后视镜生产系统。后视镜产业原属人力密集产业,一旦加入了计算机辅助分析系统后,在切割、量测以及成型生产阶段里可自动化并降低人工尝试的误差及错误。「其实,在未来的智慧工厂中,每个工厂都会设有类似的战情室,综览生产情况。」许组长补充到。欲了解所谓智能工厂的模型,参观者可把握机会驻足战情室、示范产线及关键制程。
由近来工研院与产业界的相关合作案例,可以看到藉由精密机械技术综合资通讯技术的结合,台湾智慧机械的蓝图越来越清晰。 许组长强调:「工研院希望以本院建立的完整解决方案,优先推广并实行在台湾业者工厂中,一方面帮助中小企业减低购置智慧机械设备的成本,另一方面提升台湾制造业竞争力,并在未来并提供整厂输出(出口)能力。」
系统整合必须回归基础,当务之急是把设备智慧化
工研院从70年代起参与了台湾工业发展的每段关键时期,熟悉台湾业者的优势及困境。面对多变的地缘政治与贸易的竞争,许组长认为:「智能制造绝对是唯一的选择。未来的制造业里,无论是新建的工厂、或是升级的制造基地都会以自动化、智能型导向来建构,因此让设备融入智能制造的产业链才能展现其价值与竞争力。」除此之外,成功的系统整合(System Integration)也是实现智能制造的先决条件。「产业里出现了许多工业物联网的解决方案来响应设备系统整合的要求。但我认为,为避免整合后的应用落差以及保留不同产业间专业知识的独特性,系统整合策略必须以设备业者为核心,让业者扮演系统整合的主角。透过他们对该领域设备所拥有的专业技术落实软硬件整合、更贴近该产业生产需求。」许组长期待,产值已达1.1兆新台币的智慧机械产业在「双引擎」设备智能与制造智能的持续推动下,未来可望持续增值。
作为指标性的工业研究机构,工研院强调,未来会致力实现三大目标:降低产研落差,加速技术之产业化;扩大技术验证场域与典范转移案例;以及发展人工智能。「iMTduo如同本院的小型成果发表会,我们诚挚邀请各位想参与智能制造的生产者莅临工研院的摊位,透过辅导业者成功案例的呈现,帮助生产者建立信心,往智能化目标前进。」许组长总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