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Vol. 03
光寶集團把海廢保麗龍再生塑料,做出鍵盤、滑鼠。(圖/工研院提供)
工業革命以來,人類社會一直採用:從自然環境開採原物料後,加工製造成商品,商品被購買使用後就直接丟棄的「線性生產消費模式」。這樣的模式不斷消耗著地球有限的資源,並且隨著商品使用後,所產生的垃圾量愈來愈多、垃圾型態愈來愈複雜,而掩埋與焚燒最終處理方式,亦對地球環境帶來巨大的污染與影響。伴隨著地球生態惡化,隨之而來的氣候變遷、大量廢棄物污染環境等問題的嚴重性與急迫性快速升高,人類的生存面臨巨大的挑戰。因此,如何改變現行的線性生產消費模式,降低污染恢復地球生態,是維繫人類文明與續發展的重要課題。

「循環經濟」是建立在資源不斷循環利用基礎上的經濟發展模式,將線性經濟模式中的每個階段,透過「回收再利用」、「再製造/翻修」、「再使用」、「維修」、「共享」等做法,形成「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的循環,使整個生產製造系統產生極少的廢棄物,甚至達到零廢棄的終極目標,減少地球的資源消耗與污染。

歐盟體系 走向封閉循環
歐洲是全球開啟「循環經濟」的啟蒙區,歐盟的相關政策更是全球的指標。目前歐盟在循環經濟方面逐步開始選定54種可以形成封閉循環的材料,建構歐盟的回收材料應用體系,希望未來邁向「封閉循環、永續使用」的目標。

飲料大廠Coca-Cola公司為達到永續發展目標,「提升PET材料的回收再利用率」成為現階段的執行重心。(圖/路透)
率先提出循環經濟觀念的英國Ellen MacArthur基金會,分析了全球塑膠包裝材料的物質流流向,全球每年約生產7,800萬公噸的塑膠包裝材料,經使用後(多數僅使用一次),54%被處理(40%垃圾掩埋場,14%焚化爐),32%進入自然環境中,僅有14%進入了回收體系。在這進入回收體系的1,100萬噸塑膠中,分類、篩選、造粒製程又損失了315萬噸(約4%),620萬噸則應用至非包裝用途。7,800萬噸的包裝塑膠最後僅僅只有170萬噸(2%)回到原來的塑膠包裝應用體系中。

2018年1月歐盟委員會提出「歐盟塑膠戰略(EU Strategy for Plastics in the Circular Economy)」,根據上述包裝材料的物質流特性,歐盟提出了三個促進塑膠包裝材料形成封閉循環的作法:第一、減少進入掩埋場、焚化爐的塑膠量,提高回收比例。第二、建構歐盟塑膠二次原料使用體系,擴大回收使用量。第三、原料的使用盡量與石化來源脫鉤。從上述做法來構建一個創新和可永續發展的塑膠產業,為歐洲帶來經濟成長和就業機會,並減少歐盟的溫室氣體排放和對石化燃料的進口依賴。

國際大廠Apple將14種需優先處理的材料替換為100%可循環利用或可再生材料,提高材料再利用率。(圖/路透)
國際大廠 帶頭響應減塑
「提高塑膠回收再生率」為塑膠包裝材料密閉循環的解方在全球循環經濟浪潮下,國際上已有350家品牌廠商承諾,在2025年使用的塑膠包材以「可回收」、「可多次使用」、「可生物分解」的產品為主,以減低一次性包材用量;全球94家服飾品牌承諾2025年增加使用25%的回收聚酯粒、2030年達到100%使用回收的聚酯。國際品牌廠商以大步跨入循環經濟,並同步要求其上下游供應鏈共同響應減塑、塑膠永續使用,讓環境與便利共存。

電子產業鏈中,手機大廠Apple目前將14種需優先處理的材料替換為100%可循環利用或可再生材料,並提高材料再利用率,由設計端進行產品耐久使用的設計,並擴大維修服務供應商網絡,確保新機與舊款機型的軟體兼容性。透過「Apple Trade In」換購計畫收集各種產品,以延長他們的使用壽命或者回收其中材料。

飲料產業中,Coca-Cola公司則曾經朝向開發100%生質塑膠寶特瓶而努力,在歷經數十年的研發投入後,在生質寶特瓶上游原料的生產上仍遭遇技術瓶頸有待克服。為使公司達到現階段的永續目標,「提升PET材料的回收再利用率」成為現階段的執行重心。

從塑膠包裝材料的封閉循環觀點來看,生質塑膠或許是終極目標,但現階段在技術、市場仍未成熟的情況下,塑膠包裝材料回收再利用後的再生塑膠應是現階段的發展重心。未來全球塑膠包裝材料市場在各國法規規範日趨嚴謹的趨勢下,具低環境成本的生質塑膠在法規與使用便利性的考量下,應會逐漸滲入一次性產品市場中。

(本文作者為工研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組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