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報導
開闢永續之道 再生水滋養新生命並拯救地球
桃園市水資源回收中心及規劃的再生水廠

聯合國水部門在其2017年年度報告中宣布,廢水不該被視為問題,而應當作珍貴資源對待。

自然環境中的水變動不斷,也稱之為水文循環。在文明化進展下,人類發展與隨之而來的污染對環境造成了破壞,潔淨的水正逐漸枯竭。全球暖化給世界帶來了極端氣候,並衍生洪水和乾旱等自然災害,進一步貽害原就稀缺的潔淨水源,這使得水回收技術有了用武之地。對於功能失調的水循環可增加新的環節,讓回收水再次成為現有水源的補充來源。

桃園市轄管九條河川,及受中央委託管理的大漢溪,都市景觀中呈現星羅密佈的眾多埤塘與灌渠,素有千塘之鄉美稱。故桃園的歷史文化與其水文環境緊密連結,而自然與地質條件則使得水處理廠再生水成為都市發展的首要之務。目前,桃園北區、龜山、大溪、文青(機場捷運A7站)、羅浮、義盛、復興、三民、石門、楊梅共有10個污水處理中心。

被稱作「藍金」的再生水能用在哪裡呢?追求供給穩定的工業用水是首要目標。桃園市水務局副局長李金靖表示,包括亞東石化、觀音工業區、航空城產專區等工業區都是重點服務對象,與桃園北區水資源回收中心(桃北廠)已完成簽約。桃北廠為台灣北部首座再生水廠,由日勝生攜手中鼎工程負責投資、興建與營運,預計於2025年完工,預估計初期4萬噸再生水、全期為11萬噸再生水,將成為全國最大的再生水廠。而洽談中的機捷A7廠全期提供為5300噸再生水給華亞科技園區的半導體廠商,另外還有興建中的中壢污水處理中心,也納入再生水的規劃,預計初期為3萬噸再生水、全期為8萬噸的再生水,與桃北廠形成再生水供應管網,提供沿海工業園區廠商及航空城產專區用水。

楊梅廠規劃供灌範圍

另一項值得一提的創新嘗試,則是將回收放流水用於農業灌溉。李金靖指出:「桃園市是全台第一個推動回收放流水灌溉的城市,農業用水佔全台用水量71%,其水源約10%來自水庫、9%來自地下水、66.5%來自河川,其餘來自蓄水等方式,如能把放流水轉作灌溉用,可減少水庫負擔、增加水資源調度餘裕。」加上不少污水處理中心就在農田附近,更佔有地利之便。楊梅廠的放流水初期將提供附近約3.2公頃的稻田供灌,未來將視放流水量的增加供灌範圍,應該可以減輕石門水庫的負擔,也企盼能成為典範推展到各縣市。

灌溉用的回收放流水水源來自民生污水,不含重金屬,除了氨氮值稍高外,其餘指標都符合農田灌溉水的品質與管制基準,但因氨氮對農作物來說就等同氮肥肥料,以回收水灌溉反而可減少化學肥料的使用,既節省成本又能降低碳排,對地下水也有補充效果,一舉數得。經過2年的測試驗證,在桃園市用在水稻田、溫室作物和智慧水耕蔬菜品質、產量及食安都相當優異,智慧水耕蔬菜經檢驗後甚至達到生食標準,前景看好。

李金靖認為,現代水資源規劃是以完整的永續生態系為核心,例如將大漢溪沿岸規劃為低密度使用的生態綠廊,或是將埤塘改建為兼具滯洪池與休閒機能的生態公園,和積極運用再生水都是採用同樣思維:「把水留下、自然回歸大地,才是保持生態平衡的永續循環之道。」

桃園市政府水務局
攤位號碼: A0606

桃北廠再生水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