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戰爭、高通膨,水處理市場在一波波壓力測試下,繳出了什麼樣的一張成績單?展望後疫情時代,企業又該採用何種戰略思維?值此全球緩步走向共存開放的時刻,以金屬隔膜式壓力桶享譽全球的笠毅工業,看見了水處理產業能「逢低轉骨」的機會之窗。
笠毅工業的品牌與技術實力穩固,主力產品包括RO逆滲透濾材與濾殼、RO逆滲透儲水桶、RO逆滲透塑膠儲水桶等等,合作客戶遍及歐美、大陸、中東與非洲市場,在近期的需求緊縮中仰賴外銷護住了營運基本盤,但笠毅業務副總羅煒喬表示:「低迷景氣確實重傷臺灣業界,尤其低階市場更是一片慘澹。」
臺灣零件商被來自中國、越南等地的低價商品擠壓生存空間,甚至不乏利用規範與標示要求漏洞,以回收零件大打價格戰的情況,例如當消費者難以辨識業者是使用全新還是回收活性炭料件時,購買選擇就變得不夠透明,權益也無法完整受到保障。
而臺灣系統商過去以MIT為品牌定位,但在競爭壓力下也開始大量採用低價進口零件,造成品牌形象模糊,難以在高階市場建立知名度與信賴感,不利拓展外銷。
羅煒喬認為,其中的關鍵點在於,臺灣不論是市場或業界,都缺乏有效、一致的認證與管控系統。
歐美等外銷市場會要求商品須通過NSF、WaterMark、WRAS等檢驗,進入門檻高,需要長期投入資源經營,能成功打下江山的臺廠品牌實屬少數;相對的,臺灣內銷市場雖同樣採美國NSF認證系統,卻未有須檢附認證文件才可進口的嚴謹法規,不易防堵低價劣品進入,遇到削價競爭時就會落入劣幣驅逐良幣的陷阱,國內廠商甚至難以保有本地市場。
羅煒喬指出:「政府與產業界應攜手推廣認證制度,深耕品牌塑造,藉此機會扎根、轉型,擺脫價格競爭的困局,走向價值創造的良好循環。」
更何況當世界各國都在提倡ESG理念時,水處理就不能只著眼於低成本與好水質,而是要涵蓋從包材、耗材到拆解報廢的完整生命週期,思考該如何延長壽命、節能減量,也才符合國際市場的發展趨勢。ESG理念的實踐,不僅能提高品質、降低成本,也更具行銷的故事性和話題性。
值此困難時刻,笠毅選擇以行動引發改變,重新思考產品設計,投入改善生產設備與模治具,以減少能源消耗、回收使用熱源,把持續改善變成企業的DNA,種種努力,唯一不變的是對品質的堅持。羅煒喬認為:「我們無法改變全球市場,但可以改變自己在全球產業鏈的位置。」比起不斷壓低售價,笠毅更專注於投資成長、挑戰自我,並與客戶分享改善成果,做到延長產品壽命、減少廢棄物,同時保持價格競爭力的平衡,與客戶數十年如一日的合作關係,就是最好的見證。
羅煒喬強調:「眼前的風險與挑戰,就是未來的機會與成長。」水資源是與環保息息相關的產業,關乎健康的飲用水更應該是良心事業,若能建立完善認證制度、改變競爭思維,就能踏上一場從水品質(quality of water)提升至生活品質(quality of life)的轉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