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VOL.01
運輸/淨水/水資源永續
2023.09.20-22
台北世貿一館
Every Drop Matters !
展覽訊息
「百年大旱」再現!南臺灣降雨量再創新低
參加2023台灣國際水週(TIWW) 瞄準抗旱新商機
2021年臺灣經歷了一場「百年大旱」,人們對於生活、工業限水以及農業休耕等措施仍記憶猶新。然而,隨著氣候變遷的加劇,臺灣的缺水問題可能會變得更加嚴重。根據統計,今年春季臺灣的降雨量是20年來的最低點,且已連續3年8個月沒有颱風登陸。其中,南部地區的降雨量更是不到過往平均的40%,且已超過600天未下過大雨。經濟部水利署指出,南部今年的旱情可能比過去的「百年大旱」時更加嚴重。氣象專家也警告,未來臺灣可能會從「十年一大旱」變成每隔2至3年就發生乾旱。
READ MORE
專題報導
高效率、低成本
真空污水系統「沖」破重力瓶頸
污水處理系統是城市文明發展向前躍進的重要里程碑,但傳統重力式污水收集技術發展至今,仍存在不少難以克服的瓶頸。由本次台灣國水週(TIWW)參展商—揚程管機股份有限公司引進的「真空污水收集技術」,能針對傳統技術痛點提供更省時、低成本且易於維護的解決方案。該方案可同時適用於下水道與建築污水系統,且在全球市場的應用已超過50年,發展相當成熟。
READ MORE
產業新聞
水價也跟著漲?電價頻漲「台水虧損加劇」擬擴大水費級距:用多繳多
台灣自來水公司(台水)面臨的營運成本增加,部分原因源於電價調漲,使得公司營運難度增加,並加劇了早已存在的缺水問題。水處理和供應過程需要大量電力,電價調整的壓力不可避免地反映在水價上。 不僅受到台電兩次調漲電價,導致台水虧損加劇,台灣近年的氣候變遷影響、降雨量不足也是造成缺水主因,尤其在地勢陡峭、難以儲水的南部地區,更是導致頻繁的缺水問題。根據交通部中央氣象局統計,2022年南部地區的年降雨量為近30年以來的最低點。
READ MORE
抗缺水!南水局推動多元水資源建設應對氣候變遷挑戰
南部地區水情不佳,南水局指出,近年前瞻基礎建設加強執行伏流水、再生水等多元水資源建設,已大幅增加南部地區區域供水韌性,降低去年及今年旱象衝擊。 經濟部水利署南區水資源局今天發布新聞稿指出,高屏溪是高雄地區主要取水來源,流域地下含水層蘊藏量豐厚且透水性良好,為充分運用豐沛水資源,除沿岸已設置8處伏流水取水設施外,將再開發荖濃溪(里嶺)伏流水,預計115年可產水每日10萬立方公尺,並持續評估上游增設伏流水設施可行性。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