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2023台灣國際水週(TIWW) 瞄準抗旱新商機
2021年臺灣經歷了一場「百年大旱」,人們對於生活、工業限水以及農業休耕等措施仍記憶猶新。然而,隨著氣候變遷的加劇,臺灣的缺水問題可能會變得更加嚴重。根據統計,今年春季臺灣的降雨量是20年來的最低點,且已連續3年8個月沒有颱風登陸。其中,南部地區的降雨量更是不到過往平均的40%,且已超過600天未下過大雨。經濟部水利署指出,南部今年的旱情可能比過去的「百年大旱」時更加嚴重。氣象專家也警告,未來臺灣可能會從「十年一大旱」變成每隔2至3年就發生乾旱。

每年臺灣的降雨量高達900億噸,但實際利用的水資源卻不到180億噸,顯示水資源管理仍存在不足之處。其中包括雨水貯存系統未能普及以及自來水管線的漏損率高(目前的漏損率約為13.1%,相當於每年浪費2.8座石門水庫之水量)。為穩定供水並節約水資源,政府和企業積極投入雨水貯留系統,特別是在工業區和綠色建築方面。例如,雲林六輕園區每日可回收2萬噸雨水,相當於全縣42天的用水量。此外,政府推動漏水改善計畫,每年撥款新臺幣80億元整頓供水管網系統,以降低漏水率,提高水資源的有效利用。
面對缺水危機,除政府推動之各種水利政策和基礎建設外,企業和民眾也應努力開源及節流。隨著水資源市場蓬勃發展,水資源的運輸、儲存、回收和循環利用等相關的產品、技術和解決方案具龐大商機。
2023年台灣國際水週將於9月20-22日台北世貿一館辦理,邀請到經濟部水利署、臺北市工務局和桃園市水務局等中央及地方水利主管機關,還有主要產業公會如台灣機能水協會、臺灣環保暨資源再生設備工業同業公會組團參與,更有工研院、商發院、李長榮化工、揚程管機、宮黛科技、三錦機器、美商富朗世、法商威立雅等國內外指標廠商共襄盛舉,展出水資源循環利用、運輸儲存及智慧管理的解決方案。
本期電子報將以水資源儲存運輸及水環境建設為主軸,專訪提供來自歐美及日本等國之水資源收集及處理設備、材料與工程技術的揚程管機股份有限公司,並介紹TIWW 2023「輸送儲存與配件區」及「水環境建設及周邊服務區」的五家參展商:
- 紹琪實業股份有限公司:致力於生產優質橡膠製品,應用範圍涵蓋飲用水設備、汽機車零件、航太和醫療器具等產業
- 斯卓明國際貿易有限公司:藉由持續研發及創新,提供高效能之各式閥類產品,如蝶閥及球塞閥
- 繼茂橡膠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臺灣領先的橡膠密封零配件品牌,產品種類多元,已廣泛應用於飲用水、食品、半導體及一般工業等行業
- 全基企業有限公司:藉由多年維修經驗及國際技術合作,為客戶提供從單一系統檢測到各種複雜管道的維護和更新等客製化解決方案
- 工業技術研究院:協助高科技產業製程廢水處理,並致力於廢水的回收再利用。透過與國內外廠商的合作,已累積逾百件成功實廠案例

